流动的文化长河
来源: | 作者:素材来源于网络 | 发布时间: 409天前 | 9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应是天教开汴水,一千余里地无山。” 

——  皮日休《汴河怀古》

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,包括京杭大运河、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,全长3200公里。大运河的通航,极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,也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。

 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)

大运河是了解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开创了世界之最: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、流经距离最长、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。但是了解它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或者网上的相关知识,更可以“亲眼所见”。

江苏扬州打造的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》是一座展示全流域、全时段、全方位的专题博物馆。14个馆涵盖了2个常设展览、6个专题展览、2个数字沉浸式体验展、1个青少年互动体验展、1个小型剧场传统戏曲展演,2个临展厅,科学与艺术在这里相结合。

馆内采用了全息投影、互动投影、虚拟现实、三维立体等多种方式,让观众置身于虚拟的“真实场景”中。步入运河上的舟楫展区,蜿蜒的坡道两旁,众多舟楫分布错落有致、延绵向前,感受千帆竞发的蓬勃场景。在仿古还原的舟楫展品中,通过AR显示屏互动,眼前再现真实的舟楫行于运河的动态场景,感受运河上舟楫的演变。

除了在展厅内,还可以远眺“三湾抵一坝”的古代工程,体验场景再现古代客船游弋于运河的风情,游览运河城市。从杭州出发,体验两岸市井的兴盛;途经苏州,聆听旖旎绵软的水磨腔;经由扬州,邂逅一场包罗万象的古代运河盛事——运河上的婚礼;最终抵达北京,见证漕运舟航的繁华。运用“三维版画”数字媒体技术复原古代城市场景,沉浸式漫步商业街,以多视角递进的方式营造出“人在画中游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
 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)

展厅设计了LED天幕,动态模拟从清晨到夜晚24小时的光影变化。当遇到阴雨天气时,程序会触发水流从街肆两旁的屋檐上潺潺落下,真实的视觉、触觉味觉、嗅觉、听觉体验扑面而来。将文物融入主题性环境,以互动体验赋能文物,共同向观众讲述文化故事,打通空间,创造“百舸争流”的运河船运盛况。

随着科技不断发展,数字化连接不断加速,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,运用数字技术,可以保护文化遗产并扩大传播途径,使公众获得了一种虚拟意义上的“在场”,从而借此体验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价值。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文化与技术的交融,未来将是传统文化不断绵延的长久路径。